當前位置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新聞資訊  >  時事聚焦

發改委等六部門聯合發文!先進制造業、高新技術、醫療、半導體、化工能源等產業迎重磅利好

 所屬分類:時事聚焦    發布時間: 2022-10-26    瀏覽次數:493

紅周刊丨汪佳蕊

 10月25日,國家發改委網站發布公告顯示,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交通運輸部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以制造業為重點促進外資擴增量穩存量提質量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措施》”),從具體內容來看,近年來,我國深入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利用外資保持增長,為經濟健康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措施》中明確要求進一步擴大外資流入,穩定外商投資規模,提高利用外資質量,更好發揮利用外資在促進我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更深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積極作用。

加大制造業引資力度

擴增量、穩存量、提質量

 《紅周刊》注意到,上述《措施》明確了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我國利用外資工作的方向和重點任務,以進一步加大制造業引資力度,著力解決外商投資企業面臨的突出問題,全面加強外商投資促進和服務,推動利用外資高質量發展。

 一是優化投資環境,擴大外商投資增量。深入實施外資準入負面清單,盡快將開放政策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外資項目;高標準落實外資準入后國民待遇,保障外商投資企業依法依規平等享受支持政策;推動外資項目簽約落地,加大項目政策支持和服務保障力度;強化土地要素保障,保障制造業外資項目合理需求;開展國際產業投資合作系列活動,加強與外商投資企業、有關商會和國際組織的對話交流;提升國際投資公共服務平臺效能,強化重點展會投資促進服務功能。

 二是加強投資服務,穩定外商投資存量。便利國際商務人員往來,用好用足中外人員往來“快捷通道”;加強貨運物流保通保暢,保障外商投資企業生產物資和產品運輸通暢;強化外商投資企業金融支持,按照市場化原則為符合條件的外商投資企業提供優質金融服務和融資支持;鼓勵外商投資企業利潤再投資,落實好以分配利潤直接投資暫不征收預提所得稅等政策;支持制造業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為企業提供貿易通關等方面的服務和指導。

 三是引導投資方向,提升外商投資質量。優化外商投資結構,實施好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配套政策;支持外商投資創新發展,鼓勵外資在華設立研發中心,深化科技開放合作;加快外商投資綠色低碳升級,引導外資積極參與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引導制造業外商投資企業國內梯度轉移,推動跨國公司到產業發展基礎較好的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發展。

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

支持符合條件的外商投資企業上市

 據商務部公開數據顯示,2022年1月至8月,我國實際利用外資金額達到8927.4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16.4%,全年引資態勢穩中向好。從行業看,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增長33.6%,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增長43.1%,高技術服務業增長31%。從區域分布看,我國東部、中部、西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分別增長14.3%、27.6%和43%。

 值得關注的是,上述《措施》明確強化外商投資企業金融支持。支持符合條件的外商投資企業通過在主板、科創板、創業板、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在新三板基礎層和創新層掛牌,以及發行公司信用類債券進行融資。并且支持各類金融機構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前提下創新產品和服務,按照市場化原則為符合條件的外商投資企業提供優質金融服務和融資支持。鼓勵各地依法與各政策性銀行、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等金融機構共享制造業外商投資企業和項目信息,定期舉辦“銀企對接”活動。

 與此同時,該《措施》要求優化外資投資結構,對標“十四五”規劃《綱要》要求,在先進制造業和高新技術方面,重點鼓勵外商投資高端裝備、基礎元器件、關鍵零部件等領域;在現代服務業方面,重點鼓勵外商投資研發設計、現代物流等領域;在節能環保方面,重點鼓勵外商投資新能源、綠色低碳關鍵技術創新和示范應用等領域;在區域布局方面,給予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基礎制造、適用技術、民生消費等領域政策支持,實施好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配套政策,確保符合條件的外資項目和企業應享盡享。

 為了支持外資投資創新發展,《措施》還要求各地要引導外資研發中心,用好“十四五”時期支持科技創新進口稅收政策,進一步簡化核定名單程序、優化工作流程,鼓勵外資在華設立研發中心,深化科技開放合作;支持外商投資企業將研發設計等環節設在我國,打造產業鏈共同體,并提升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對外開放合作水平,支持外商投資企業承擔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引進國際一流人才團隊。

 此外,《措施》還要求強化展會投資促進服務功能,加大跨國公司邀請力度,針對醫療、半導體、化工能源等重點產業鏈舉辦招商對接等投資促進活動,以提升國際投資公共服務平臺效能。

 眾所周知,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基礎,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系。據中國金融信息中心統計數據顯示,十年間,我國制造業增加值從16.98萬億元增長到31.4萬億元,占全球比重近30%,居世界首位,我國制造業規模實力顯著增強,先進制造業快速發展。在500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我國有四成以上產品的產量位居世界第一,制造業綜合實力大幅提升。

 對此,《措施》提出,要引導制造業外商投資企業國內梯度轉移。統籌組織 “跨國公司地方行”等活動,重點推動邀請制造業領域跨國公司優先到產業發展基礎較好的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發展,持續支持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國家級新區和開發區,以及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國家加工貿易產業園,更好發揮制造業引資帶動作用,承接國際國內產業轉移。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規劃研究所所長程楠指出,培育一批具有世界級影響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是制造強國建設的重要標志。先進制造業集群將在穩定產業鏈供應鏈、提升產業競爭力、推動我國制造業向價值鏈中高端邁進的過程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