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間,將是西安市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的關鍵時期。
11月2日,記者從西安市政府獲悉,《西安市“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印發,西安市將以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為主線,以強化數字基建、數據要素、數字技術三大要素供給為基礎,全面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斷做強做優做大西安市數字經濟,努力將西安打造成為數字絲綢之路核心區、中國內陸開放新高地、國家數字經濟示范區和西部數字經濟引領區。
數字基礎設施 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規劃》提出發展目標,到2025年,全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不低于10%,數字經濟成為西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將我市建成西部領先、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數字經濟創新發展高地。
數字基礎設施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到2025年,基本建成高速寬帶、無縫覆蓋、智能適配的新一代信息網絡,數據基礎支撐能力進一步增強。5G網絡、NB-IoT在全市實現普遍覆蓋。建成城市新型智慧大數據中心,完成城市基礎設施數字化、智能化升級。
數據資源創新應用體系逐步完善。到2025年,數據資源標準規范進一步健全,政務信息資源目錄全部建成,政務數據、社會數據流轉共享機制進一步完善,數據資源開放共享和流通交易模式全面形成,數據融合深度開展,數據資源成為關鍵生產要素,在社會各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傳統產業數字融合轉型成效顯著。到2025年,農業智能化深入普及,農村電商成熟發展。智能制造和工業互聯網發展水平顯著提高,建成一批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打造一批智慧景區樣板及數字文創品牌,建成絲綢之路空間信息港。
重點領域技術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到2025年,建成一批技術創新平臺,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明顯提高。聚焦人工智能、區塊鏈等領域,突破一批關鍵“卡脖子”技術。數字技術創新、研發投入、成果轉化能力顯著提升,核心產業創新投入處于全國領先水平。
數字經濟市場主體加速成長壯大。到2025年,國內外龍頭企業加速落地,重點企業競爭力顯著增強,中小微企業創新力不斷提升,產業集聚區對外輻射力持續擴大,基本形成快速成長的數字經濟市場主體發展新局面。
將高新區、航天基地打造成為西安數字經濟產業發展核心區
《規劃》提出統籌數字經濟發展布局,形成“一域兩核三帶多點”的數字經濟發展空間布局。
“一域”:依托西安主城區,打造服務業升級域,重點推進數字絲路、數字文化、數字旅游、數字體育等服務業數字化轉型升級。
“兩核”:將西安高新區、西安航天基地打造成為西安數字經濟產業發展核心區,將西咸新區打造成為西安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核心區。
高新區和航天基地重點發展數字技術攻關、數字產品研發、先進計算服務、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等數字產業,打造西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研發核心區和數字產業集聚區。
西咸新區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總窗口建設為引領,以國家新型工業化(大數據)產業示范基地建設為載體,聚焦科技成果產業化和兩鏈融合創新,重點發展數字產業基礎服務和科技創新服務,打造西安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主戰場。
“三帶”:打造科技研發帶、工業轉型帶和數字絲路帶。
科技研發帶覆蓋西部科技創新港、灃東科技園、未來產業城、絲路軟件城、大學創新園、先進計算產業園等園區,重點開展數字產業核心技術研發和攻關,發展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產業,開展數據服務產品、安全產品、高性能計算產品等數字產品研發,面向航空航天、裝備制造、現代物流等領域,提供應用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形成西安數字產業發展核心競爭力,打造全市數字經濟技術支撐、產業發展及產品研發核心區域。
工業轉型帶以經開區為重點,輻射涇河工業園、高陵、富平、閻良等區域,推進面向智能制造領域的工業數字化轉型,開展智能應用試點示范。
數字絲路帶連接國際港務區、浐灞生態區、高鐵新城和空港新城,借助新一代信息技術,大力發展現代物流、跨境電商、絲路會展,將西安打造成為國際物流樞紐,賦能經濟快速發展。
“多點”:依托周至、鄠邑、藍田、臨潼等農業發展基礎雄厚的區域,建設農業數字化發展基地,推動西安市農業數字化升級。
打造特色鮮明的數字文化創意品牌
西安市將不斷壯大數字支撐產業、加快發展新興數字產業。其中,持續推進“秦創原·人工智能”重大應用場景示范項目等產業創新鏈工程,加快人工智能在制造業、旅游、物流、醫療、教育、城市管理、交通等領域的創新應用。全面推動西安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
積極拓展區塊鏈應用場景,重點在金融、產品安全追溯、供應鏈管理、社會信用評價、數字資產、電子存證等領域推廣應用,促進區塊鏈專業服務快速發展。
創新發展數字產業新業態,建設智慧生活服務平臺,加大電子商務、智能硬件在家政、體育、旅游等領域的應用。面向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眾包、眾創、眾扶、眾籌經濟,探索建立集科學儀器設備共享、科研人才共享、科研信息共享及科研咨詢與合作開發于一體的創新模式,構建智慧共享城市群。
推進數字絲綢之路建設,打造數字絲綢之路戰略樞紐。以建設“網上絲綢之路”和打造西部物流科創中心為指引,建設一批跨境電商園區,加快中國(西安)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探索數字化傳承新模式,加強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建立西安世界文化遺產數字化檔案庫和西安非遺文化數據庫。結合西安人文特色,實現以文化內容為基礎的IP創新,打造特色鮮明的數字文化創意品牌。
支持全市二級以上醫院開展“智慧醫院”示范建設
數字旅游方面,加快推進5G網絡在西安市旅游業的商業化應用,積極探索“數字+線上體驗”,挖掘新的消費增長點,推動文旅企業重塑商業模式。推進高A級旅游景區智慧化改造,打造一批“5G+高A級旅游景區”。推進全市旅游數據資源共享,著力打造文化旅游、會展論壇、戶外運動、節日慶祝等數字化旅游產品支撐體系。建設西安文化旅游行業運行監測平臺和數據中心,發展基于全域旅游的數字旅游精準服務。
數字惠民方面,促進在線教育發展,完善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及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構建優化教育大數據共享和全方位教育分享服務體系。
持續釋放“后全運”效應,推動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VR/AR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體育產品及服務領域的創新應用,推動“互聯網+體育”發展。支持全市二級及以上醫院開展“智慧醫院”示范建設,建立全市統一的健康大數據平臺,實現公共衛生、醫療服務、綜合管理等健康數據之間的互聯互通、實時共享。建設完善全市智慧養老信息服務平臺,推進智能化設備在養老服務中的廣泛應用。進一步挖掘、開發、利用人社數據資源,實現就業、人才社保服務渠道多元化。拓展社會保障卡在交通出行、就醫應用等民生服務領域的應用場景,持續提升西安公共服務水平。
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F5G固定寬帶網絡,逐步完成城市千兆寬帶入戶。面向智能家居、交通路網、地下管網等應用場景,部署城市神經元節點及感知平臺,構筑“城市神經元系統”。推進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工業(產業)園區、智慧城市、美麗鄉村建設,及城市道路橋梁、市政管網、交通物流、綠地景觀等傳統基礎設施建設中的應用。打造智能樓宇、智慧停車場、智能充電樁等公共設施。
此外,組織開展市級數字經濟試點示范,積極培育數字經濟示范區、示范園、示范平臺,構建引領性數字經濟產業集聚區。鼓勵區縣、開發區積極探索適應數字經濟發展趨勢的改革舉措,不斷優化制度環境和營商環境,形成一批可復制推廣的經驗做法和制度性成果,適時總結推廣經驗,加強標桿示范引領,形成以點帶面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