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新聞資訊  >  時事聚焦

3.7萬億元稅收優惠誰是受益者

 所屬分類:時事聚焦    發布時間: 2022-11-17    瀏覽次數:472

  稅收優惠政策組合包的“真金白銀”讓億萬市場主體活躍起來。11月16日,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王道樹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指出,截至11月10日,全國稅務系統合計辦理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超3.7萬億元。

  專家分析表示,今年的多種“稅收組合”政策是我國多年來最大的一次稅收優惠政策包,其中,制造業和小微企業是稅收政策包的最大受益者,我國經濟也正通過“放水養魚”式的稅收政策助力經濟回穩向上。

  已超計劃1.2萬億元

  根據政府年初發布的工作報告,2022年,我國全年預計退稅減稅約2.5萬億元,退稅減稅規模歷史最高。

  “發揮稅收的杠桿作用是政府最靈活的調控手段和工具。這次減稅降費緩稅退稅免稅的多種‘稅收組合’政策,是我國多年來最大的一次稅收優惠政策包。”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同時,相對前幾年,今年新冠疫情防控形勢更為復雜一些,力度增大也是民心所在。”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政府工作報告,今年將顯著加大增值稅留抵退稅力度,僅留抵退稅就有約1.5萬億元。目前,還未到年底,我國留抵退稅額已然超過了預計的全年任務。王道樹介紹,在全國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的3.7萬億元中,已退到納稅人賬戶的增值稅留抵退稅款達23097億元,超過去年全年退稅規模的3.5倍。此外,新增減稅降費7896億元;累計辦理緩稅緩費6797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力度空前的“減稅政策組合包”是在我國今年前三季度財政收入并不算“寬裕”的情況下施行的。

  在洪濤看來,在經濟下行壓力之下穩住億萬市場主體尤為重要。“目前,針對當前國際國內經濟環境、新冠疫情常態化背景,我國政府采取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8月底我國登記在冊市場主體達1.63億戶。“穩市場主體就是穩經濟、穩就業。”武漢大學財稅與法律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唐大杰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市場主體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是穩定經濟基本盤的重要基礎,我國推出穩經濟一攬子接續政策措施,為億萬市場主體紓困解難,顯現出我國穩市場主體的信心、決心。”

  制造業、小微企業最受益

  “今年減稅降費呈現出四大特征:規模大、更精準、階段性和更豐富。”高級經濟師、經濟學博士馮偉告訴北京商報記者。

  今年我國的組合式稅費政策確與馮偉的總結相符。從規模上看,數據顯示,作為今年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的“重頭戲”,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的退稅額超過了前三年總和。“同時,大規模留抵退稅有三大特點:一是聚焦小微企業和重點支持行業;二是增量留抵和存量留抵并退;三是制度性、一次性和階段性安排并舉。”馮偉表示。

  作為我國的重點支持行業,制造業在今年的稅費政策中也是受益最明顯的行業。數據顯示,制造業退稅6176億元,占比26.7%,對于制造業的支持帶來了顯著的政策效應。截至11月10日,工業企業共退稅8313億元,幫助盤活流動資金。增值稅發票數據顯示,全國退稅工業企業購進金額同比增長12.1%,比無退稅企業高2.8個百分點;退稅工業企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0.3%,比無退稅企業高2.2個百分點,其中,裝備制造業退稅企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0.6%,比無退稅企業高3.6個百分點。

  此外,分企業規模看,國家稅務總局總審計師兼收入規劃核算司司長蔡自力在會上介紹,小微企業是受益主體。今年以來,已獲得留抵退稅的納稅人中,小微企業戶數占比93.1%,共享受退稅9178億元,金額占比39.7%。

  “我國市場主體1.63億,其中個體工商戶1.11億,涉及到餐飲業、酒店業、零售業、生活性服務業等受到疫情沖擊較大的行業,因此,當下的稅收政策將有效助力小微企業紓困發展。”洪濤表示。數據顯示,截至11月10日,小微企業和旅游、民航、鐵路、道路運輸等受疫情沖擊較大的困難行業,分別退稅9178億元、5092億元。

  此外,增值稅發票數據顯示,三季度以來,小微企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0.8%,比二季度加快0.7個百分點;困難行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4.3%,比二季度加快1.4個百分點,為保市場主體、保就業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留抵退稅“真金白銀”為企業發揮了“輸血”“活血”的積極作用,也正在促進新動能加快發展。截至11月10日,高技術行業和高新技術企業退稅4056億元,銷售收入同比增長7.2%,比全部企業高3.8個百分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9.8%,比全部企業高5.4個百分點。

  穩經濟紅利已現

  “實際上我國的稅收政策是建立在‘放水養魚’基點上的,中國經濟的基本面比較好,只是階段性地面臨著疫情以及某些國際性的‘斷鏈’現象,因此,‘放水養魚’具有較好的效果,也具有科學性,更具有可持續性。”洪濤指出。

  洪濤介紹,所謂“放水養魚”就是減輕中小微型市場主體的負擔,增加其在疫情背景下的再生能力,通過保護中小微企業的利益,實現國家稅收的提高。

  取得的效果是衡量稅收政策科學性與可持續性的關鍵所在,而今,各項稅費支持政策積極作用不斷顯現。一方面,企業稅費負擔減輕,稅務部門監測的全國10萬戶重點稅源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稅費負擔下降了5.3%,其中裝備制造業下降9.6%。

  另一方面,稅收政策正助力經濟回穩向上。增值稅發票數據顯示,隨著系列稅費支持政策迅速落地,二季度全國企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1%,扭轉了前期下滑局面,三季度以來同比增長3.4%,呈現回穩向好勢頭。

  此外,企業發展動能正在不斷增強。蔡自力在會上介紹,1月1日-11月10日,全國企業采購設備投資同比增長4.9%,比上半年加快1個百分點,其中裝備制造業采購設備投資同比增長9.8%,發展動能進一步增強。

  “我們希望政府在減稅降費緩稅退稅免稅的多種‘稅收組合’政策外,也需要有相應的數字化疫情防控的精準政策,這樣,我國中小微型企業才能夠真正可持續發展。”洪濤表示。

  北京商報記者 方彬楠 冉黎黎